爾冬陞與王丹妮朱鑑然對談 分享演戲成功秘訣

爾冬陞導演日前(17日)率領王丹妮、梁雍婷、楊偲泳、謝咏欣、許恩怡、梁仲恆、周漢寧、朱鑑然,出席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及香港電影發展局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辦的「金爵論壇 - 卓爾不凡:香港影壇新生代」,與內地及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探討香港新演員在電影市場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8位香港演員分為兩組,分別與爾冬陞進行深度對談。第一組上場的是「學院派」出身的梁雍婷、周漢寧、楊偲泳、梁仲恆。談到現今香港電影業已非大製作的年代,演員接觸到的機會或者比以往更少時,梁雍婷表示:「每個年代的觀眾口味都有轉變,作為演員不能放過任何機會與觀眾連接,遇到每個機會時只能做到最好。」爾冬陞坦言:「現在香港電影普遍以探討社會現象為題材,這種電影需要在劇本上下工夫,演員參演這些戲劇性強的電影更能鍛練演技。」周漢寧回應:「電影是我最愛的說故事方式,作為演員其實一直都很幸福,透過不同電影,我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做演員,其實也就是在學做人。」
楊偲泳同意現今年輕演員機會比以前更少︰「其實每個試鏡機會都是一場表演,每次收到『功課』後,就要把它做滿分,哪怕只是試鏡。」梁仲恆說︰「我從劇場出身,本來對鏡頭不夠敏感,首次拍攝電影時觀察到前輩對拍攝現場的所有機器都十分熟悉,懂得用不同表現去配合各種機位,這些都是前輩身教的事,畢生受用。」
第二組上台的演員均是由模特兒或機緣巧合之下開始踏上演員之路,包括王丹妮、朱鑑然、謝咏欣及許恩怡。王丹妮表示︰「模特兒的工作沒有太多內心的獨白,打開了電影之門後開始有更多的想法,我也覺得作為演員是應該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朱鑑然在論壇上獲爾冬陞大讚有外型、有身材,他被問到將來希望演出什麼類型的角色時說︰「雖然我覺得演員是不能規限自己的戲路,但如果要選的話,也希望未來能參演更多動作片、古裝片。」
謝咏欣分享:「成為演員有一種奇妙及命中注定的感覺,我認為電影是一生要去學習的課題。我特別喜歡在變幻無窮的環境中享受團隊的合作氛圍,就像那時候與許恩怡飾演兩姐妹,雖然有一場戲是拍不到妹妹(許恩怡)的,但有她在旁陪着自己,我立即就能入戲。」許恩怡被爾冬陞形容為「天生食這行飯」,她說︰「演戲是一個過程,當中會發現很多樂趣,慢慢拍下去,就覺得拍戲也很好玩的!」
爾冬陞寄語各位演員,就算面對很大的壓力,唯一處理的方法就是盡最大的能力做好。他特別建議演員,在生活中坐車、乘飛機、在路途中,都要留意身邊不同的人,有機會要跟他們聊天,因為將來有可能要演他們,人生的閱歷必須在沒有拍戲的時間補充。尊重演員這個行業,首先要喜歡演戲。如果當演員但不喜歡演戲,其實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來源:https://ol.mingpao.com/ldy/showbiz/latest/20240619/1718798067559
王丹妮模特兒轉型演員 填補內心留白
王丹妮、梁雍婷、楊偲泳、梁仲恆、朱鑑然等由導演爾冬陞率領下,日前到上海出席論壇探討香港新演員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王丹妮被問到為何會由模特兒選擇成為演員,她說:「模特兒的工作沒有太多內心的獨白,打開電影之門後,開始有更多的想法,我覺得作為演員是應該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由港隊泳手成為演員朱鑑然,獲爾冬陞大讚有外形、有身材,被問到將來希望演出甚麼類型的角色,他說:「希望未來能參演更多動作片、古裝片。」
舞台劇演員出身的梁仲恆自言從劇場出身,本來對鏡頭不夠敏感,首次拍戲後觀察到前輩對拍攝機器十分熟悉,懂得用不同表現去配合機位,這些都是前輩身教所得。出道即贏得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謝咏欣指成為演員有一種奇妙及命中注定的感覺,但認為電影是要用一生去學習的課題。爾冬陞則大讚她是天生食這行飯,又寄語眾演員,就算面對很大壓力,唯一處理的方法就是盡最大能力做好,並要尊重演員這個行業,首先要喜歡演戲,如果當演員但不喜歡演戲,其實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來源:王丹妮模特兒轉型演員 填補內心留白 | on.cc東網 | 繽FUN星網 https://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t/20240619/bkn-20240619180348734-0619_00862_001.html
爾冬陞與8位香港新生代演員共赴上影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卓爾不凡:香港影壇新生代」論壇在滬舉行,導演爾冬陞與王丹妮、楊偲泳、梁雍婷、梁仲恆等8位香港新生代演員共話心聲,探討香港和內地電影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爾冬陞現場為優秀香港青年演員「拉票」,希望能夠在更多內地平台或作品中見到他們的身影,他亦指出隨着科技進步,華語影視作品在世界上也獲得更多關注,內地微短劇、網劇更發展迅速,他希望未來兩地可以在多領域持續增進合作,更相信優質港產影視作品會越來越多。
談及當今香港影視發展,爾冬陞坦言近年來香港影視市場波動頗大,影視行業也曾遇到過如拍攝成本高、合適機遇少等問題,但也正是因為面對了困難,電影人之間亦更加團結,尤其是內地與香港在影視方面的合作更加緊密,不少優秀作品還收穫了國際關注,「所有工業發展都會經歷高潮低谷,我們現在看到港產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了,所以是有光明的一面的。」
不斷交流學習找尋新天地
在爾冬陞看來,例如在古裝片、武俠片等領域,內地影視吸收了香港「黃金年代」影視經驗,因為不少內地知名動作指導,都曾在香港學習或者師從香港名家,尤其隨着內地影視基建愈發完善,影視發展模式越來越成熟,他鼓勵香港青年演員能夠盡可能多地參與內地的影視製作,嘗試不同類型的影片拍攝,在不斷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網劇有潛力 老牌影人也加入
近年來,內地的網劇、微短劇等新賽道,也吸引了眾多香港老牌電影人的加入。爾冬陞亦指出,科技助力電影發展,「最開始的時候,可能一些演員導演,對於網劇是抗拒的,但隨着『網大』的興起,我看到很多影視製作公司發展迅速,好像看到了當年的獨立製片一樣,非常有活力,所以我覺得網絡電影不是貶義的,『網大』的觀眾數量也是很大的。」
搭交流平台鼓勵演員自薦
現場,爾冬陞更化身經理人,為現場優秀青年演員搭建交流平台,他笑言:「我們香港的演員有個缺點,公關方面通常是不太好的,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經常說,(讓他們)加微信,要多交流推薦自己。」在場的多位香港青年演員亦表示希望有更多機會在內地表演。梁雍婷表示:「我覺得給一個機會就要好好把握,我們最想做的是和觀眾連接,做好演員的工作。」謝詠欣則表示,自己雖然是偶然得到接觸電影的機會,但已經愛上電影,「我什麼都想嘗試,尤其是喜劇是我很想去挑戰的。」
多位參與論壇的青年演員,曾經獲金像獎提名,甚至拿到獎項。對於「獲獎」,爾冬陞表示,年輕的演員不應該只是追求「虛名」,而是藉助獲獎告訴觀眾,「我是有能力的,我有努力去做,所以在年輕的時候要儘量爭取。」但他亦指出,獲獎也並不意味着就是成功,因為電影是一個藝術商品,在努力的同時,亦需要碰到機遇。「當演員面對壓力的時候,就要去努力,多在生活中交流、觀察、學習,希望年輕的演員對這一行能夠要先尊重,內心有戲,沉下心來讀懂角色,才能去感染觀眾。」
王丹妮望嘗試不同類型影片
爾冬陞期待香港青年演員能夠抗住壓力,在生活中多觀察多學習,更好地展現自己,這一期盼也得到了不少青年演員的回應。因在電影《梅艷芳》中扮演梅艷芳而被觀眾熟知的演員王丹妮表示,希望嘗試不同類型的影片,「我覺得演員應該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不會說只想做某一類型的電影或者角色,只要給我們機會,我們肯定會衝,努力做好。」
楊偲泳則表示,作為青年演員,儘管剛入片場確實可能會緊張放不開,但在一眾演員前輩的交流指導下,會更能體驗演戲的樂趣,「香港的演員前輩們都很照顧我們,知道我們有時候會很害羞,也會問我們拍戲怎麼樣,所以和前輩們合作是非常開心的。」